2014-04-14 来源:《广东建设监理》编辑 高峰
一、监理企业发展和转型背景
监理制度引入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发展25年来,从试点、推广到写入我国《建筑法》走过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从目前情况看,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中,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监理体系、标准和制度,客观地评价,中国监理行业虽然还有很多方面亟需规范和提升,但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投资等关键工作上,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置身于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6600多家同质企业,7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一个大行业,如何摆脱白热化监理同质低位竞争,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就成为了监理企业必须思考的紧迫话题。
二、监理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1)监理现有市场空间狭小
由于我国固有的国情,现阶段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服务被分割。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工作须由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具工程咨询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承担;实施阶段的招标投标工作,须由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工程设计单位或者业主承担;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则由工程监理单位承担。还有一些项目的造价控制已转由专门的造价咨询单位承担,致使很多监理服务被局限在施工阶段,甚至被局限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某些责任重大方面的监督管理。某些项目由于监理范围与施工承包范围不一致,致使监理工程师不能通过系统的管理来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2)监理责任权利失衡
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监理单位除原有责任外还承担了安全管理的连带责任。从工程建设的完整性来说,监理责任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外延是合适的。但在司法界,由于责任界定不清,监理的安全责任被无限扩大,有关部门对监理处罚不当或处罚过重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监理人员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而锒铛入狱。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类注册工程师中,监理工程师的收入处于垫底位置,远低于设计人员。低收益、高风险,不仅严重挫伤了监理人员的积极性,还致使业内一些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3)工程监理市场竞争激烈
自实施建设监理制以来,全国各地监理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水平良莠不齐,为了企业的利益而生存,参与投标竞争的监理单位行为不规范,如低于成本竞争,围标、挂靠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造成多年来监理费收费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现象,监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下,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监理水平难以提高。
另外,有些业主单位,总认为监理介入后会削弱自己的权威,觉得是自己投资搞项目,为什么要找个管家呢,但碍于国家的法规又不得不找家监理走走过场,帮自己管管工程质量和安全,其他经济权则自己牢牢控制。
(4)监理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继续教育,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许多监理从业人员长期在工地现场,只重视实践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实习,视野狭窄,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虽然大部分监理单位已经通过旨在提高监理服务质量的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有监督,但明显缺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企业普遍缺少综合管理、经济、技术、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监理单位提供的服务雷同,管理模式雷同,缺乏核心竞争力。
(5)监理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监理企业行业地位日益下降,再加上监理服务费取费低、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等诸多因素,造成监理行业大量优秀人才转行至设计、施工、房地产等行业,监理企业人员流失严重,青黄不接,多年来,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性质,以及岗位职责的细分,使得监理企业人员综合能力不强,缺乏既懂合同和经济,又懂工程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难以满足转型业务发展的需要。
(6)监理地方限制, 阻碍企业发展
目前, 不少省市, 为了地方利益, 限制外地监理企业进入当地市场, 监理企业在外省市发展, 须在当地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 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办理备案,否则不能承接监理业务,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监理企业发展和转型机遇
2014年是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监理行业的改革风起云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低化,为监理企业调整资源结构、向高端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监理企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从目前看,小型监理企业受其资质、资源、规模、业绩、管理、技术、人力、财力等综合实力的限制,不具备向高端转型的条件,仍应立足发展施工阶段监理业务,为业主提供现场施工监控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此举必将大大改善中小监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大中型监理企业,借助其自身的综合优势,通过收购其他小型企业、吸纳高端管理技术人才、扩大企业资质等方式,逐步向产业高端转移不失为最佳选择。
现阶段监理企业向产业高端的转化策略、首先应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条,把工程监理咨询业务向工程前期和后期延伸,开展规划咨询、设计咨询业务,或将施工监理与这些业务捆绑,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再进一步,可引入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应承包商的项目法施工,组建类似于代业主的服务机构—项目管理团队,受业主委托,为工程项目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条龙的管理服务。团队内部将原来定义的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机构合二为一,由项目经理总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管理层级部门和流程、手续合理压缩,管理指令传递距离和时间明显缩短,最终体现到管理执行力大大提高。随着咨询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将大有可为,而施工阶段监理只作为项目管理的部分工作或阶段任务。
大中型监理企业向高端业务转型,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也是行业水平提升的一种表现,更是市场需求进化的一种必然。相信在政府和监理协会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针对不同的市场,通过不同的渠道,运用不同的方式,从当前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的高技术企业,在推进企业向着更强、更高、更远发展的同时,带动监理行业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美好的未来。